|
“节能建筑”、“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成为中国建筑业近期出现频率最多的口号。要把口号变成行动,要把目标变为现实,关键要有技术和管理的支撑。由中建八局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一项将“绿色施工专项工艺技术、绿色施工一般工艺技术、绿色施工管理要求、绿色施工评价方法进行系统集成”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综合技术》日前通过专家鉴定,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其成果已经应用于中国科学技术新馆项目施工上,并取得了实效。 据了解,中建八局在中建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支持和参与下,从2002年开始立项,从研究“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入手,联合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展开科技攻关,经过5年多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先后投入研发资金1200多万元,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方式,大胆改进工艺及积极开展现场应用,比较早的在行业内形成了一整套的绿色施工综合技术,并形成集成体系提交国家级的评审鉴定。据该公司总工程师王玉岭介绍,该综合技术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依据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和保护环境的“四节一保”的理念统筹规划,改进传统的管理思路,改革传统的施工工艺,使绿色施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为实现施工过程的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将该项研发成果尽早用于施工实践,该项技术首先在中建总公司内进行推广。总公司从去年下发了应用该成果的通知,举办了六次宣贯学习班,在中建系统内掀起了一场施工技术的“绿色”革命,有近200个工程项目不同程度地实施了这项规范。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综合技术》的规范,施工前进行绿色施工策划,制定“四节一保”的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中。在施工过程中,优先推广应用各专项工艺技术。按照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进行控制,不断加以改进。在控制过程中,还按各分项指标进行打分考核,从而使该项综合技术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综合技术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实现了五大突破:一是开发了保温与模板一体化的 “TCC建筑保温模板体系”,实现了建筑保温与模板一体化,大大节省了木材、竹材、钢材等材料的投入,降低了工程成本。该体系获得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二是开发出一种混凝土专用辅料,对粉煤灰进行改性,使掺加量提高50%以上,节约了水泥,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并获得发明专利;三是研制了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编制了行业标准《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实现了清水混凝土饰面取代外装修,节约资源,减少装修污染,引领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四是突破了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解决了利用国产高粘度沥青等原材料能够达到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同的耐久性,降低了该种沥青路面的成本。并在满足各种路用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空隙率高达18-25%,使排水更迅速,行车更安全。该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五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了污水管网顶管计算方法和施工工艺的创新,避免了管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集成技术创新方面,首次将专项工艺技术、一般工艺技术、施工管理要求、施工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绿色集成”,实现了绿色施工目标。首次制定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和实施手册,规定了绿色施工的管理要求,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准则;首次提出并制定了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开发了建筑施工现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形成了《施工现场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程》,指导施工现场落实“节能减排”。 中建八局董事长梁新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往那种以追求工期为主要目标,采取拼设备、拼材料、拼人力,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传统施工模式已经有违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此,公司投入资金研究开发《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综合技术》,不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中建八局深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眼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