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9-10-1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嵩山脚下,黄河之滨,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中心,成长着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座呈现勃勃生机的魅力之都——郑州。2008年底,郑州城镇人口达到450万、面积302平方公里,比1948年分别增长了28.4倍和56.7倍。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32.4% ,提高到2008年的62.3% 。人均近1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5%;新建了柿园、白庙等5个水厂,日供水量107万立方米;城市日供气量220万立方米,用气家庭达到77.18万户,燃气普及率92.1%;2009年6月6日,郑州地铁工程开工,郑州迈入新的发展快车道。
——树品牌打造郑州建筑业。近年来,郑州市的建筑业全面发展。建筑队伍迅速壮大,截至2008年底,郑州共有建筑业施工企业1427家,占河南省建筑施工企业的22.3% ,建筑业年完成产值每年保持15% 以上的增长率,2008年实现施工总产值380多亿元。一批批郑州建筑企业走出河南、跨出国门,鸟巢、水立方、中国大剧院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郑州建筑”也成为中国建筑大军中一道靓丽的风景。鲁班奖、詹天佑奖、全国钢结构金奖等一个个荣誉,是对郑州建筑人在建筑科技领域的肯定和赞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也让郑州实现了从“建筑大市”到“建筑强市”的华丽转身。
——展风采发展绿色城市。“无风三尺土,风来沙漫天,雨天满街泥”是解放前郑州的真实写照。光阴流转,容颜巨变。如今的郑州,绿树成荫,车在绿中行,人在花畔游,处处飘逸着绿色的神韵,流动着优美的旋律。清晨,鸟儿唤醒沉睡的城市,蜜蜂采集甘甜的花露,蝴蝶亮出独创的舞步;徜徉绿城,道路两侧百花竞放,新鲜空气扑面宜人,这景,这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印证,也是郑州这个国家园林城市俯拾皆是的场景。郑州绿地面积,每年以534公顷的速度在增加,市民出行500米,就能融入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色空间。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均匀分布,滨河公园贯穿市区,点线面有机结合,市区与城郊相互连接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已成规模。城市美丽不仅陶醉了郑州人,美丽郑州更吸引着四海宾朋。郑州,这个和谐美丽、生态良好、景观宜人、环境舒适的现代化都市正在中原大地崛起。
——重特色推进小城镇建设。近年来,郑州市重点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市确立的33个重点镇的镇区面积增加到164.5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4.12%;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到20.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3.8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63.19亿元,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490元。一大批重点镇依托产业抓发展,力足特色抓经营,形成了工业立镇、产业兴镇、特色建镇的惠济区的发展模式。荥阳古荥镇、巩义市康店镇获得了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巩义市竹林镇、新中镇、康店镇、二七区樱桃沟村等14个镇村被评为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其中,巩义市竹林镇、康店镇、二七区樱桃沟村、荥阳市桃花峪村4个镇村还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如今的郑州,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卫星城市众星拱月、小城镇星罗棋布的城市化体系框架。
——“一体化”绘就发展蓝图。新世纪,新机遇,郑州市建设又拉开了城市大发展的序幕。规划了跨域式发展新3年行动计划目标,以建设“三化两型”城市为要求,发展中的郑州将着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规划到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65% 左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燃气覆盖率达到90%,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45%。
新机遇,新挑战,一个规划面积与香港相差无几的郑州科学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横空出世。按照《郑州市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实验区”西起中州大道、东至中牟县东边界、南至航空港区、北至黄河大堤,包括黄河南岸部分地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汴产业带、郑州航空港区、郑州九龙国际产业物流园区6个组成部分,规划总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
建设的60年,发展的60年,辉煌的60年,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等荣誉的鼓舞下,郑州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古老的郑州,发展的郑州,不断创新着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向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道路和目标大踏步地迈进。发展的郑州在快车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