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规划门 百姓得实惠——江苏省城乡规划全覆盖专题报道之七
【 信息发布时间:2009-10-1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规划图上的这个幼儿园有多大规模,什么时候开建?”在南京市某小区,居民们围着规划部门工作人员问个不停。坚持开门规划,体现城乡规划公共政策特点,将民生工程放在首位。这是江苏省城乡规划全覆盖的又一个突出特点。
开门规划得民心
江苏省从2003年起试行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南通市成为了这项工作的“排头兵”。该市坚持数年,实行规划编制全过程公示,从规划任务书的编写、规划编制招投标、规划纲要、中间成果直至规划评审报批,尤其在规划报批前,实行批前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广泛好评。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规划局推行“阳光规划”的先进经验被原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在全国规划系统加以推广。
2005年,原江苏省建设厅正式在全省推行《江苏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其做法经原建设部在全国推广。2009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又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在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中,各地广泛吸收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众等各方意见,促进了社会公众对规划编制的参与和了解,提高了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对规划工作的认知度,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为了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有效沟通,镇江市规划局制定了《规划公示意见反馈收集、处理和备案制度》,使群众意见采集和反馈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按照全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的要求,各地坚持实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公开查阅。不少城市建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对重要的规划、重大项目的规划方案等进行集体审议或技术审查咨询,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民心规划放首位
在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民生工程放在首位,让老百姓得到更大实惠。
规划调控解住房难题。住房建设规划作为指导城市住房建设的专项规划,是各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度住房建设和房屋拆迁等计划制订的依据。2008年6月底前,江苏省各地2008年~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全部完成,并向社会公布。通过住房建设规划的制定,各地明确了住房发展目标、住房用地供应目标与空间布局、住房政策与策略、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等内容,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政策性住房用地供应,确定住房建设的规模、布局和开发建设进度。这些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完善以市场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对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合交通规划破拥堵难题。交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为破解城市出行难、停车难等交通难题,应对小汽车进入家庭的迅猛态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各地全面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12个省辖市和20多个县(市)完成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其他城市亦在加快完成。各地通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系统地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研究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性对策,统筹安排城市交通布局和规划道路网。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全面推进,不仅有利于引导城市交通的长远发展和近期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策略,推行集约发展的交通理念,并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促进城市的合理布局、健康发展。
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解城市水忧。为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省组织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编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城市排水、绿地系统、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规划要求,统筹考虑城市河道两侧环境整治、生产生活污水截流治理、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河道清淤和河面保洁、水系沟通和补水活水、景观建设和生态恢复等。全省13个省辖市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已基本完成;16个县级市、11个基本完成。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泰州市通过凤城河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透”的目标,不仅提升了城市景观,更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宝贵的亲水活动场所,使凤城河成为泰州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