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9-09-0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黄墙红瓦、碧草绿树、白云蓝天。走进山东省烟台市锦绣新城经济适用房小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跃入笔者眼帘。广场上、假山下、花丛旁,孩子们在嬉戏,老人们在打着太极拳或悠闲地拉着家常,生活怡然自得。这是烟台市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努力使广大市民住得上、住得好、住得和谐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关注和改善民生,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城市住房供应保障体系,积极健全廉租房制度,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在项目规划设计、住房供应、后续物业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保障工作力度明显加大
近年来,烟台市已初步建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重点,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住房保障体系框架。对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住房困难家庭,通过货币补贴或实物配租两种方式提供廉租房;对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此外,该市还统筹考虑既不在现行保障范围内、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等其他群体的住房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机制加以解决。同时,烟台市大力发展商品房经济,通过商品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条渠道,使高、中、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等各个层次的住房需要都能合理得到满足。3年来,全市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95万平方米,已向社会供应经济适用房6000余套;累计实施廉租住房保障2700余户,一大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对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房源建设遍地开花项目选址以民为本
今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确定全市建设经济适用房5000套、廉租房2500套。上半年,全市累计落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31个,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已先后开工16个,其中5个项目、共6.25万平方米已经竣工。
烟台市创新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保障性住房主要采取集中建设与联动建设相结合、多途径齐头并进的方式进行。在项目选址和户型设计上,按照方便群众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降低生活成本的原则来确定。根据申报登记群众信息数据库分析,在需求集中、量大的地段采取集中建设方式;在需求分散的地段则采取联动建设的方式进行,即在普通商品住房开发项目中,由开发企业按一定比例代建保障性住房。此举开创了房源供应点多面广、遍地开花,群众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点选择的良好局面。
保障性住房供应常态化配售配租彰显公平合理
该市在保障性住房配售配租环节上,打破了年度界限,实行了按项目分期、分批供应的方式,把住房供应与房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项目成熟一个、供应一个,配售工作步入了常态化。目前,该市已建立市中心区住房困难家庭信息数据库,为10606户居民建立了分户基础档案。按照街道初审、区级复审、市级认定、在审核认定后两次进行公示的程序,切实把配售工作置于阳光下操作。符合条件的家庭被按照家庭成员平均年龄、落户时间、人口数量、收入以及住房困难程度等因素录入微机信息管理系统,由系统进行自动分析打分和综合排序,确定住房配售配租对象,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干扰而出现“关系房、人情房”的现象。最后将排序原则和计算公式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房源分配客观、公正、合理。这些创新做法彰显了“困难优先、满足急需”的人性化原则,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业内专家的充分好评。同时避免了市民蜂拥而至、昼夜排队“赶大集”似的混乱场景出现。
物管服务质优价廉居民安居乐业
烟台市始终坚持质优价廉的高标准物业服务的原则,创新管理服务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对经济适用房小区实行专业化的物业服务,在提升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优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减轻了居民的居住成本和经济负担。例如锦绣新城小区,区内道路硬化、绿化、广场、健身场所、停车场、人工湖功能齐全,幼儿园、商场、超市、敬老院等公建一应俱全,但其物业服务收费仅为每月0.26元/平方米,其收费标准是同等物业服务水平居民小区的35%。相关部门采取自育苗木的办法对小区绿化进行补栽补种,充分利用中水、自然雨水等进行植被浇灌养护,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管理服务运营成本,而且确保了物业服务的质优价廉。这种做法多次赢得了到现场参观的部、省、市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和小区居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