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9-08-2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体制不顺、经费不足、身份不明、移权缺位……去年5月,因执法过程中打断市民手臂,南京城管引发全城媒体关注。之后,媒体在总结该市城管面临的4大突出问题同时,还将城管理念落后全国的帽子扣在整个南京城管系统头上。
“城管和执法对象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是什么让南京的城市管理走进了死胡同。”负责城管队伍建设的南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宜武表示,也就是从那时起,南京城管开始反思,并首先从城管理念上找突破口。再次认识、梳理城管执法特点和执法对象特殊性后,去年年末,南京城管正式提出大城管模式,并进行方案论证、起草。今年年初,随着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包括市委宣传部、监察局、法制办、公安局、市容局等23家成员部门组成的南京“大城管”机制正式诞生,该市市长蒋宏坤任主任。在城管委的架构下,南京整合市容、园林、规划等各部门执法力量,成立综合执法组,变多头执法为一家执法。就在几天前,住建部正式立项并向公众征求意见,拟推市长直接负责的“大城管”改革。
今年5月20日,被江苏省人代会批准的《新市容条例》再一次引起关注,南京以法规的形式首次明确在街头设摊合法化成为全国首创。“修订新条例是对生存权的尊重。”在凤凰网组织的问卷调查中,网友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
“按照新条例实施摊点合法化后,只要是发了证的摊点,无论什么检查、什么重大活动,都可以按规定时间出摊,无需躲躲藏藏。”南京市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对生存权、谋生权的尊重成为社会共识的情况下,南京城市管理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追求“摊贩要生存、城市要管理、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和谐,多方面共赢”的局面成为现实要求。同时,城管需要也应该以新的形象展现出文明南京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