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9-07-29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经过山东省聊城市全体援建人员科学组织、齐心协力的奋战,目前,聊城市援建的四川北川片口乡垃圾填埋场、道路、大桥、广场、学校、供水站、客运站等九个项目基本完工。
当羌族老乡们踩着平坦宽阔的场镇道路,看着即将竣工的援建工程时,惊喜和幸福都挂在了脸上。他们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快这么好盖房子修路的,我们羌乡也变高了、变美了,生活更安逸了,我们感谢聊城人民、感谢聊城的援建队伍”。俗话说:蜀道难,最难在北川。北川最偏远的片口乡与外界惟一的通道就是一条时常抢修的崎岖山路。震后的北川县气候异常,往年五六月份的大雨提前到了三四月份,异常的天气带来的经常是山体滑坡、道路中断。
困难面前,负责援建工程施工任务的聊建集团援川建设项目公司全体人员没有退缩,他们说,援建就是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用我们的双手改变灾区的面貌,提高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面对七月底主要工程交工、八月底彻底完成扫尾的总体工程进度目标,他们信心坚定。为保工期,他们在王延智经理的带领下,对进度控制目标进行了逐天分解,倒排工期,昼夜奋战。除时间的充分利用外,他们又充分挖掘空间资源。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加工,采用了场外加工、质量把关的方式,大大节约了时间。同时,合理加大周转材料的投入,保证了多作业面同时施工。为达到多工种、多作业面互相配合的最佳状态,他们除每天早六时的例会安排外,还实行了二十四小时即时调度工作制,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空间、物资和人员等生产要素,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克服灾区建设材料紧张、道路经常中断的困难,他们根据施工计划不辞劳苦地四处寻找和采购建设物资,逐步联系了多个采购点,形成了供应网络;在运输上,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当地运力,满足了施工需要。
工期紧、任务重、工作强度大,施工参建人员没时间回家探亲,甚至和家人的电话联系都仅仅是短短几句。白草河大桥桥体施工的关键时期,钢构公司一名技术骨干的奶奶去世,接到噩耗的他没吭一声,把悲痛深深埋在心里,继续奋战在施工现场。正是这样,通过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5月26日,场镇道路和垃圾填埋坝工程一次检验合格,交付使用;6月12日,经历了两改河道、四筑浮桥、千里检测的施工难度最大的白草河大桥成功合龙,援建工程的主体施工全部完成,援建施工顺利转入后期装饰扫尾施工阶段,聊城市援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看到这喜人的施工状况,片口乡党委书记激动地说:聊城援建者的施工进度真是一天给我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