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9-06-27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来到北京南苑棚户区之前,记者并没有意料到,在距天安门12公里之处,还会有这样的地方:房屋阴暗简易,没有暖气、厕所,地面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住房条件恶劣。连片的危旧房、狭窄的道路,破旧衰败的环境……让人难以想象,几公里之外就是繁华的都市。然而,这确确实实是这片棚户区的真实写照。
被遗忘的角落
家住南苑镇红房子地区的李大爷的房屋建于建国初年,早已年久失修,听说南苑老镇要改造了,李大爷高兴地说,“盼了多年的心愿眼瞅着要实现了,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就盼着能尽早实施。”不单单是李大爷,南苑镇还有几千户居民都在热切期盼着棚户区改造。
南苑老镇有着“天安门前第一镇”之称,地处北京丰台区东南部,是一个危旧房集中的地区。这里聚集了5700多户、1.5万居民,房屋大多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据了解,南苑镇的房屋大部分建于建国初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南苑镇周边地区包括农村地区都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但这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什么变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困难下的破冰之旅
前几年,这个地区一直作为丰台区重要危改项目进行,但改造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南部紧邻南苑机场,受到限高制约,建筑高度只有18米。而该地区需要改造面积达50万平方米,但按规划只能建10万平方米住宅。开发受到了限制。资金缺乏也制约着改造的进程。改造南苑老镇需要的资金量特别大,涉及的居民较多,改造将涉及近20000间房屋,据有关部门测算,要完成拆迁改造,费用达40亿元。利润薄难以吸引开发商的兴趣。
然而,困难不会挡住希望的脚步,也没有动摇政府的信心。经过多方不懈地努力,2008年10月,南苑危改方案终于出炉,被列为北京市棚户区改造的试点,北京市以及丰台区政府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这里的棚户区改造。今年6月5日,丰台区南苑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环境评价公布,这意味着南苑棚户区改造开工在即。按照公示内容,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8万平方米,建设用地约13万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项目总建筑控制规模约35万平方米。
经适房对接的蓝本
棚户区改造的目的是为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如何安置居民,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危改方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变商业开发为政府主导,由政府全面负责棚户区改造工作。丰台区决定把该地区的建设用地与南苑村的一块地进行等量置换,在置换地建设经济适用房。
据了解,去年10月,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西经济适用房项目开工。预计将于2010年建成。该项目住宅面积近50万平方米,而其中30万平方米将用于南苑镇居民的安置。棚户区居民可采取产权置换的方式,以现有住房等量置换安置用房。直接对接南苑棚户区改造,使得首批棚户区居民有望入住新家,彻底摆脱长期市政设施不足、环境又脏又乱、隐患丛生的现状。“产权置换”不失为解决棚户区居民安置的一种方式,也为今后处理安置问题提供了蓝本。
记者在南苑西经济适用房施工现场看到,这里塔吊林立,施工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承建该项目的北京老京华建筑公司第三项目部项目经理王国珠对记者说,“经适房为老百姓办好事,是民心工程,我们会严抓质量。”
北京棚改在行动
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通过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和实施城市棚户区(危旧房、筒子楼)改造等方式,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棚户区改造,将使人们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意义重大。
相比其他省市,北京的棚户区较少。棚改的力度在逐步加大。6月10日召开的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传来消息:年内北京将完成9000户棚户区居民搬迁安置。涉及棚户区要提供回迁、定向安置、货币补偿、保障优先等安置方式。同时,将依法追究野蛮拆迁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会议强调要全面提速棚户区改造工作,在6月底之前将改造计划、时间进度表、规划设计方案、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确定。棚户区改造,正在驶入全面提速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