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第一季度GDP 增速高达10.2%,固定资产投资劲增27.7%,放贷额更是一口气超过了全年 贷款预期目标的50%。
2006年4月24~26日,国家发改委接连公布了电解铝、水泥、铁合金、 焦炭等多个行业产业调整政策。4月28日,央行宣布上调贷款基准利率0.27个 百分点,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央行还召集各银行机构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 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32次常务会议精神,把好信贷“闸门”,控制货币信贷过快投放。 此次央行与国家发改委联手动用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两大宏观调控手段, 表明了国家对此轮宏观调控的坚决态度。有分析指出,上调贷款利率的动作重在释放 清晰的紧缩信号,而且还只是宏观调控的开始,如果第二季度的宏观数据依旧过热, 不排除进一步采取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紧缩措施。
随着新一轮宏观调控序幕的拉开,上海市场钢材现货价格走势总体比较平稳,部 分品种如线材价格还略有上涨,但钢材电子市场的价格却有大幅的回落。以斯迪尔电 子交易市场为例,螺纹钢电子交易综合价从4月24日的3157元(每吨,下同) 跌到了5月10日的3066元,跌幅达到了2.88%。由于电子交易的远期价格 具有一定的预期性,从近期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远期电子交易价格下跌的情况看, 部分市场人士已经改变前期的看涨预期。现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的力度到底会有多大? 对钢材价格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有关调控的力度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不过有些细节倒是笔者希 望大家注意的:在第一季度的数据出来后,面对突破百分比为两位数的高增长,包括 “银监会、发改委”等一些政府重要经济部门的反应似乎“不以为‘热’”。而央行在第一 时间内则保持沉默,几天之后,又突然出台了加息措施。但央行负责人在解释加息意 义时出言谨慎,并没有说当前经济已经“过热”,而表示加息只是给出一种“信号”,希 望引起“关注”等等。
有观点认为,第一季度的高增长是良性的,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此期间消费 物价持续下降,能源消耗下降,环境污染下降。
国家发改委披露的第一季度数据表明,7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 下降4.8%,吨钢水耗下降21.6%,而且第一季度全国的煤电油运等“瓶颈” 也并未如预料的紧张。据此,国家发改委的调控之手,正要利用经济运行良好的机会, 加快结构调整。而不是单纯的限制,更非简单的紧缩性政策。
从央行的角度说,目前CPI水平很低,使得此次加息多少显得有些理由不足( 这正是央行措施“硬”而口气“软”的原因)。但投资和GDP的增长却很高,尤其 是第一季度的放贷量几乎达到全年计划的一半,也体现了宏观调控应有的前瞻性的特 点,并且是用价格手段进行调控。因此,笔者猜测,央行通过加息对商业银行释放了 一个信号,即他们正在严肃对待信贷增长。加息之后,是否需要采取更有影响力的步 骤,如调整准备金比率,甚至是行政措施,要视第二季度的数据情况决定。
钢材流通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钢材价格的上涨往往靠资金的堆积。第一季度 商业银行的放贷额占全年计划的一半,钢材流通行业也有一定的受惠,板材价格上涨 的幅度较大,建材价格的上涨幅度略小。但随着央行采用价格手段来紧缩银根,已经 向市场放出了明确的要严肃对待信贷过快增长的信号。由此,笔者至少可以预期第二 季度的银根将有一定程度的紧缩,这将会对钢材流通市场的资金链产生一定影响,并 对下游的需求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据此,今后钢材价格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除非在供 给方面的增长有明显的减缓,但这往往要到价格有大幅下跌之后才有可能,在这种矛 盾的情况下,钢材价格下跌的概率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