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6-05-19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合作共赢的业主和建筑师 |
信息来自: 发布时间: 2006-05-18 |
长久以来,人们都在探讨一个问题,在创造建筑的过程中,业主和建筑师是什么关系?在中国的当今建筑市场,业主是朝南坐的买家,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建筑师则是根据业主的意愿,用设计进行建筑表现的卖家之一;上下家关系泾渭分明。对此,建筑业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10年前,美国的《建筑实录》和《商业周刊》联手设立了一个奖项——好设计创造好效益,用以表彰那些共同创造伟大建筑的业主和建筑师们。这项活动把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建筑作品推到前台,营造了新颖的业主与建筑师的关系模式。这些作品在业主和建筑师的通力合作下,帮助公司增加盈利,协助政府机关提高效率,有助文化组织飙升人气。 提到“好效益”,可能很多人马上会想到:通过设计可以为业主节省不少建设成本,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面的“好效益”倡导的理念,是把设计看成一种投资,而非单纯的花费。当业主和建筑师一起重新思考一些建筑学的基本知识,探索一条应对设计过程中各项挑战的新路时,建筑设计将会成为他们树立品牌形象、表述企业信念、整合各类资源的有力武器。“好设计创造好效益”的内涵决不仅仅指人民币或者美元。 “好设计创造好效益”奖项走进中国,遴选了包括最佳公用建筑、最佳民用住宅、最佳商用建筑、最佳规划项目、最佳文物修复项目、最佳绿色项目、最佳客户七个类别的16项作品。获奖项目遍布中国,从丽江、重庆一直到深圳、北京,它们的建筑师来自中国与国外。 入选最佳公用建筑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只是一座位于四川省境内、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的小型建筑。设计师将博物馆的设计植根于当地的风俗与社会,运用非同寻常的框架结构,将清水混凝土与页岩砖墙在室内外组合运用,使整个博物馆给人以“地下宫殿”的感觉,向人们讲述了一段“人工石刻建筑史”。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独特设计,为成都郫县的新民镇添加了一道风景。 入选最佳民用住宅的朱家角康桥水乡小城,虽由曾成功设计上海“新天地”的师本·伍德担纲,但基于业主和建筑师对水乡原有历史积淀的深刻理解。在新旧对接中游走,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与历史的传承相得益彰,到2007——2008年间建成时,包括830个居住单元的现代社区,在朱家角悠悠的河道、小桥和街巷中延续,不是一个尴尬的舶来品,而是朱家角浑然天成的一部分。 而在喜玛拉雅山麓的一个古村落里,一项由政府与私人共同参与的创新修复计划——丽江古城保护计划入选了最佳文物修复项目。该项目包括对历史建筑作前期调查,形成一个土地使用规划,为在历史区域的新建筑制定设计规范,修复数百间老房屋乃至拆毁一些与当地风貌不相协调的新建筑。它同时也包括设立了一个促进这项保护工作的基金,来帮助当地居民负担修缮其住宅的费用。在世界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将丽江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年后,以加利福尼亚为基地发展起来的非盈利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基金就开始了这一项目,并且帮助清理了污染的水环境。纳西人生活的家园丽江是“中国现存的唯一生态村落”,遗产基金的创始人杰夫·摩根评价说:“这一想法就是在未来的至少20年内为丽江发展作一个规划。” 无须赘言每一个项目,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业主和建筑师牵手,会实现创造建筑的合作与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