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3-12-0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建筑之乡”的建筑业已成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特殊地位,已留载在中国建筑业发展史上。当走过18年的艰难而又辉煌历程后,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格局新演变的前提下,“建筑之乡”的发展方向在那里,它的拓展空间又有多大?这是记者不久前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建筑之乡”联谊会所思考的问题。 作为与改革开放同生共荣的“建筑之乡”建筑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劳务分包发展为分包、总包,从房屋建筑施工起步拓展为参与市政、道路桥梁、园林建设等专业领域,成为我国建设大军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这支生力军如今面临着“洋军团”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的两面夹击,靠传统的人海战术和低效益的施工方法,已无法与两支大军团在同一平台上抗衡。“建筑之乡”建筑业已走到了一个历史关头。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为抢得发展先机,“建筑之乡”建企有的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有的将储备了多年的“体能”转化为动能,找准了方向准备再次腾飞,如江苏中兴建设集团、江都建设总公司无不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寻找助推器。而浙江广厦和中天集团则在资本经营和规模经营上谋篇布局。自然,也有小部分“建筑之乡”还沉湎于往日风光而不能自拔,徘徊于历史的关口。 在会场里,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全国42个“建筑之乡”100多位行业主管领导,有着数千万身价的民营建企老板和整日为企业效益四处奔波的集体企业的老总们的焦灼心情。他们虽各自所处的位子不同,但都关注着国家投资趋势、建设规模,关注着早已对中国市场垂涎欲滴的外国建企动态,思考着如何做大做强“建筑之乡”。江苏省的著名“建筑之乡”代表——泰兴市特级资质建企中兴建设集团董事长倪道仁说,按照十六大三中全会的精神,我们准备加快企业的民营化进程,允许集团内存在多种经济成份的体制。同时,吸收各类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实行跨地区联合,在竞争中不断增强集团抗风险能力。被喻为第一个“建筑之乡”的山东省桓台县建筑管理局局长巩本来在讨论中说,在加入WTO后,要实现“建筑之乡”再次腾飞,就必须造就综合能力强、装备精良的建筑企业。针对本县建筑业的特点,按照“扶优限劣育专”的原则,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优势,吸纳中小企业壮大实力;对具备一定实力、技术、资金、信誉的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促其尽快形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的专业公司,主动当好配角。民营企业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楼明则说,实现“建筑之乡”再次腾飞,只有解放思想,理念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先机。企业家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要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