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6-03-2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也是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都要依托城市规划这个“龙头”。
今年是兰州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兰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规划年”。按照“跳出老区建新区、建设新区带老区、新区抓框架、老区抓美化、局部抓优化、全面促进提高”的发展思路,以及“拉开框架、拓展规划、提升功能、完善形象”的目标,兰州确定了“构件一个体系,塑造一个形象,强化四个观念,做好五篇文章”的城市规划管理思路,通过深化完善规划、狠抓规划实施、强化规划管理,为重塑兰州城市绘制一幅和谐发展的蓝图。
一个体系
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构建完整规范的城市规划体系至关重要。不论是近期规划还是远期规划、总体规划还是控详规划,都要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的目标进行。
兰州市按照“追求现代化功能、鲜明的地方特、改造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名城”的目标,努力构建了一个以“城市发展战略为导向、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近期建设规划为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覆盖、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为重点”的完整规划体系。紧紧围绕新城规划、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做到“统筹、协调、衔接、配套”,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完善,把兰州市建设成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较高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生产、生活空间。其中,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始终处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沿,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一个形象
兰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多年来一直以“丝路重镇、黄河明珠”的形象示人,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兰州城市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突出兰州城市的风格和特点,以进一步展现兰州“山、水、城”一体的独特风貌。
通过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兰州市正着力塑造一个“丝路重镇、黄河明珠、山水城市、水车之都”的城市形象,充分体现出“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新城区与老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新特色。
强化四个观念
城市规划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所以,必须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和倡导,明确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营造一种“规划先行、规划带动、规划是法、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充分体现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全民性。
首先必须强化规划先行的观念。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总纲,不仅决定城市的现在,更决定城市的未来。所以必须超前安排、未雨绸缪,强化规划先导,突出规划先行,避免出现“先建设后规划,规划跟着建设走”,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权威的依据和保障。
其次是强化规划带动的观念。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带动、引导城市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改变过去“重建设轻规划”和“项目带着规划走”的现象,以好的规划吸引各类生产要素的进入,带动项目的实施。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建设布局,重点对开发区、商业园、大学城、度假区、生态园、文化区等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带动社会事业的进步。
三是强化规划是法的观念。规划是一项极其严肃、规范的的工作,具备相应的法律地位。因此,规划一经批准,就具备约束力,成为城乡建设必须依据的蓝本。加强《城市规范法》的宣传力度,使得城市建设有章可循,防止干扰规划,违反规划、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发生,是城市规划实施的关键
四是强化全民参与的观念,建立科学民主的公示、听证制度,充分体现城市规划的公开与透明,实现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尤其是对一些审批项目、建设项目、规划项目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体现规划的“全民性”。
做好五篇文章
高起点、远谋划、做好“龙头”带动作用,是规划工作的首篇文章。充分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对城市空间布局、特色设计、功能区分、基础建设、环境保护等作出科学、合理并超前的规划,同时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切实调控和利用好城市资源,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和推动今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重点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体系,做好“完善功能”是规划工作中必须完成的第二篇文章。统筹规划好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等市政公用设施,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尤其是完善电力、供热、燃气、给排水等设施布局,不断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同时重视社区文化、体育、卫生、治安、环卫、便民超市等综合功能设施的规划工作,以优化城市的内在功能。
第三篇文章是“塑造形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坚持“高定位、高标准、创特色、出精品”的原则,对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调、高度等都要进行规划和设计,用规划引导各街区和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自身特色,塑造一个具有人文魅力、生机活力、特色鲜明的城市新形象。
重环境、保生态,做好“人居和谐”的文章也是规划的关键。今后的城市发展,需要坚持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重视和加强对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历史原貌、文化遗址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尤其是加大建筑立面设计的审查力度,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扩大绿地率和公共生活空间,以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而严管理、创一流,做好“依法管理”是规划工作中的最后一篇文章。规划要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在于管理。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只笔、管理一条龙、建设盘棋”的指导思想,依法对全市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检查、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以确保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整体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