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6-03-2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丁渤,被称为“楼市王海”,南京“民间验房师”第一人。任南京某建设公司副总的他,反戈一击,站在开发商对立面,兼职为市民验房。2005年以来,丁渤和他的团队委托验房4000多套,约占当年南京商品住宅销售总量的1/20,几乎包括新上市的所有楼盘,索赔、要求整改成功率100%。3月21日下午,丁渤作客“生活南京”网站,与购房者网上交流,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你是怎么涉足这一行当,验房市场为何这么火爆?
丁渤:前几年,我只是受亲戚朋友之托验房,发现几乎每栋房子都有或多或少的设计、质量问题。后来找我验房的越来越多,感到这个市场很大,就在2004年成立了验房工作室,现已发展为30多人的团队,2个配套实验室,可以现场对房子节能热工计算,或取下混凝土进行强度化验,一天要验房10多套,验一套房2小时,收费200元。目前,南京已有20多个验房团队,仍供不应求,验房要提前两天预约(记者采访他半小时,就有四五个电话预约验房)。
记者:新房果真有那么多质量问题吗?丁渤:我是东大土建专业毕业,和楼盘建设打了8年交道,深谙这里面的门道,几乎没有一家开发商完全按国家相关标准建房。具体地说,房屋质量分三大问题:
一是楼盘规划设计中的“猫腻”,如日照、楼间距、容积率、绿化率等,达不到南京地方标准,或与广告、合同中承诺是否一致。像影响日照的楼间距比,开发商故意忽略了阁楼高度,低层住户日照时间就短了。计算绿化率,可能把绿地间的小品、道路都算进去了。南京从2001年就实施建设部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标准,节能50%,很少有开发商执行。
二是房屋的“结构性质量问题”,如结构性裂缝、不均匀沉降、损伤等,甚至把砖混说成框架结构,这些大多是开发商严重偷工减料,或施工方不按要求施工造成的,如打桩的钢筋笼深度不够,混凝土强度低,甚至不掺水泥等。这些问题业主也能发现,但由于是隐蔽工程造成的,需要专业人员检测。
三是“瑕疵性问题”,如非结构性裂缝、漏渗水、墙面空鼓、门窗变形等,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是目前住宅楼的质量通病,我验收过的房子,最多的有100多处漏水,已影响到入住。
记者:房价这么高,建安成本才30%左右,开发商在这上面“抠”,乃至影响到房屋质量,似乎没必要。
丁渤:楼盘的建安成本,城区房不到30%,江宁、江北达到50%,一套十几万平方米的楼盘,开发商降低建筑标准,能“省下”5000万元,业主还看不出来。违规提高容积率、缩短楼间距,获益会更多。不但是开发商,施工单位也想“省”,因为多是工程承包,在隐蔽工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记者:施工过程中有监理,完工交付有建工、质监部门验收,他们干什么了?
丁渤:这正是商品房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根由。虽然建房有开发商、施工方、监理方、设计院和工程勘测方五大责任主体,表面看工程质量得到层层把关,实际五方中只有开发商是甲方,后四方则均受雇于他,能否拿到钱完全看甲方“脸色”。监理和建筑市场一样,僧多粥少,为揽工程竞相压价,迁就开发商、施工方。按国家标准,监理费是建筑造价的2%,现在大多只有0.5%、0.6%,监理人员月薪只有千元左右。这一方面造成监理人员服务、技术水平低,一方面出于只要承担与服务收费相应责任的目的,监理中得过且过。房屋验收是质量把关最后一环,可房改后,建工部门由于人手不够,也不愿承担无限责任,房屋验收从“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只抽查部分房子,这样如开发商加强“公关”,验收结果可想而知。
记者:查出问题开发商认账吗,业主如何维权?
丁渤:我们有3家协作的律师事务所,通常与业主签一份《风险代理协议》,验收后出具报告,非常清楚开发商存在的“硬伤”,经手的索赔成功率达到100%,赔得多的6万元,少的万元以上。不过多数是给开发商列出《整改通知书》,在开发商、业主之间协调,要求开发商在业主装修前把问题修补,否则像有些渗漏问题,住户装修后损失就大了。我们想让开发商明白,市民倾其一生积蓄高价买房,不能再在质量问题上“磕磕绊绊”;因职能部门、建筑环节缺失的有效监管,自然会有专业中介、有市场的力量来填补,为业主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