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5-11-3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一度是上海高层建筑最为流行的“时装”。开车经过横跨上海中心城区的延安路高架,两旁一幢幢秀丽挺拔的高楼大厦,绝大多数都穿上了裁剪各异的“玻璃装”;在许多时髦的高层住宅小区,甚至连阳台都是用玻璃做的。一段时期以来,“玻璃幕墙”几乎成为“现代化建筑”的代名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住在“玻璃大厦”里的人们发现,尽管玻璃看上去轻盈亮丽,但保温性能差、能耗大,而且大多数玻璃幕墙都不能开启,通风效果差,大楼的运行费用居高不下。 据统计,目前上海的建筑能耗已占全市总能耗的1/4,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他行业,成为上海能耗的首位,其中公共建筑能耗又占上海建筑总能耗的“大头”。在高楼林立的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由于这些现代化的大楼空调负荷较大,导致陆家嘴地区空调用电负荷已占浦东新区总用电负荷的1/10。 除了耗能费电外,光污染也成为人们不喜欢玻璃幕墙的另一个原因。研究显示,一幢幢矗立在马路两侧的玻璃幕墙,就像一面面巨大的镜子,其产生的光反射,极易诱发意外交通事故。而如果人们长期受到玻璃幕墙的“白光污染”,还会诱发某些疾病。随着玻璃幕墙在上海城市建设中大行其道,上海市环保局近年来接到市民对光污染的投诉也直线上升。 此外,人们还担心玻璃幕墙如果年久失修,会产生许多安全隐患,成为“空中定时炸弹”。事实证明,这已经不是杞人忧天,在上海繁华的商业街淮海路等地,已经发生过类似的险情。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进程中,限制玻璃幕墙已成为上海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我国公共建筑的外窗可开启面积、玻璃幕墙占墙面的面积等都提出了具体限制标准。不久前,上海市人大通过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更明确提出在上海中心城区“严格控制采用反光材料”。 2005年11月22日《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