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5-11-3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控制建筑物及其装备的腐蚀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已有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上获悉,世界各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该国当年GDP的3%~5%,约30%的钢材因腐蚀而锈蚀。按此推算,我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约5000亿元,约占GDP的5%,远远超过所有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此外,由腐蚀还会引发环境污染、安全事故和能源浪费。
腐蚀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人类不可能根除腐蚀,但可以有效控制和减缓腐蚀进程,延长建筑、设施、装备使用寿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人们安全健康的目的。同时,各类新设备、新建筑、新技术也离不开防腐新材料、新技术的先行开发。因此,控制腐蚀可以使已有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并为潜在的资源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是实现节约、安全、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现有的腐蚀控制方法可以减少1/4~1/3的腐蚀损失,即每年可为我国挽回上千亿元的损失。
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秘书长任振铎说,防腐蚀行业的基本功能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就要求腐蚀控制要确保装备设施的安全性和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这是腐蚀控制最基本也是第一层次的功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审美水平提高,对腐蚀控制提出了美观与艺术的更高要求,这是它的第二层次功能。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观,与时代同步,与人们对环境美的追求同步,这是腐蚀控制的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功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腐蚀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腐蚀控制技术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河南省东方防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献民说,我国目前在腐蚀与防护领域中,理论水准与世界水平相差不大,局部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水平也不低。我们的突出问题在于技术的集成水平太低。腐蚀控制行业包括设计、制造、施工和安装等多方面。我们的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腐蚀控制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等配套组织系统方面,使我们的产品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专家指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腐蚀具有隐蔽性、渐进性、普遍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对防腐蚀的投入相当大。它们通常由政府出资开展腐蚀调查,并采用立法等形式提高全社会对防腐蚀工作的重视,我国则相差很远。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腐蚀业处于附属、辅助、服务的地位,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防腐蚀行业几乎没有投入,腐蚀数据、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基本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且大多处于低水平竞争状态。
与此同时,企业也没有对腐蚀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国际上许多高尖端材料及技术不断应用到防腐工业上,科研和应用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在国外,大企业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他们积极参与大学及科研单位的新技术开发工作,其经费完全由企业负担。企业的参与缩短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但是在我国,防腐蚀材料和技术的科研开发与应用研究经费投入远远不足,企业更是不愿问津。其结果是,我国在防腐蚀领域的开发与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防腐蚀教育越来越薄弱,专业人员严重短缺。
专家呼吁,全社会都应关注腐蚀,加强腐蚀控制,减少腐蚀损失,像重视节水、节能、节电那样,像重视安全、环境保护那样,重视腐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