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7-02-07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一要严格立法,从源头上加强治理,让投机者无空可钻。要建立健全招标投标市场的法律体系,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串标”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向投标人开展法制宣传,向企图“串标者”敲响警钟。本案中,被告人对招投标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只是认为罚点钱了事,不会被处以刑罚。可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对投标人的法制教育,对工程招投标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也会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同时,还要加大法律法规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惩处力度,严格立法,使“串标者”的违规违法行为成本大大高于其风险利益,切实收到教育警示、加强威慑和严厉打击相协调的良好效果。
二要创新制度,建立联动机制,让投机者无机可乘。目前,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出现的“串标”等现象,与招投标的管理环节不严密不无关系。从实践中看来,提高参加投标单位的质量以及降低投标成本等也是治理“串标”等现象的有效方法。同时,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管理,形成多部门联动预防机制以及严肃查处串标等案件的责任追究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建立监督网络,加大对举报违法投标人的奖励和保密措施,形成在“大管理”环境下的工程招投标活动良性运行机制。
三要构建招投标诚信评价体系及失信惩戒体系。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建立投标人和投标单位的信用指数,发现其有违法投标行为经查实,限制其直到取消其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或物资采购项目的投标资格,或者采取记入黑名单等方法对其进行失信惩戒,将在质量、安全、信誉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企业暂时或长期清出工程建设市场,迫使投标人自觉遵守依法、诚实、信用的经营原则。
建设部新近出台了《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开发商、施工方、设计与监理单位,乃至检测、审图机构等建筑市场内的各类企业,其“不良行为”都将被全部记录在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布,“曝光期”最长可达3年。相信,随着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招投标活动将会更加规范有序,工程招投标中“串标”的空间将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