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6-10-17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 编者按:本文系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今年9月在建筑节能设计与建筑艺术高峰论坛上的发言稿。本报今天发表的是其中第三部分。 在前两部分的论述中作者认为: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应该多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角度做出建筑节能的制度安排。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技术、建材、工程施工和投资四个成熟度不一的市场。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难点在老建筑。具体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资金的不足;二是老房子结构质量复杂、房主的情况更复杂;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政府可以采用行政手段推进节能改造,但企业的和个人的房产,政府可以明确责任却不能行政命令;四是利益主体和目标不明确。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在第三部分提出,要研究和发挥市场机制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作用,并具体提出用五大市场机制来架构建筑节能的制度安排,解决建筑节能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市场机制之一:时间 时间市场机制就是可以刺激人们加快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的。城市政府虽然不可能为建筑节能改造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但城市政府财政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建筑节能改造,并在时间上起到刺激的作用。比如政府财政可以支持银行搞贴息贷款。每年政府安排一批改造工程,5年内全部改造完。对第一年动工改造的房屋业主,政府给100%的贴息;对第二年动工改造的房屋业主,政府给80%的贴息;以后逐年递减。房主为拿到更多的补贴利益,将会刺激房屋业主在时间上争取早点改造,赶紧改造。 市场机制之二:质量 质量的市场机制就是如何用市场的办法,保障施工中切实做到建筑节能和实现规定的节能效果。怎么能够保障建筑节能改造包括新建建筑节能工程,不出现以次充好、压缩成本、偷工减料的情况,切实达到节能标准要求的节能效果?我到地方调研,发现有些做法不错。一是用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来激励你,你没有做到建筑节能,将按一定税率向你收税。这笔钱对房屋所有者来讲可不算少;你做到了建筑节能,给你“零”税率,你可以省了一大笔钱。二是用预收墙改基金激励你,盖房子必须使用新型节能的墙体材料,你使没使,先把墙改基金如数交过来。如果房子盖好了验收不合格,预交的墙改基金全部充公。盖房子的人就会觉得很不划算。当然,墙改基金制度今年要停止执行了,但可以考虑建立新的建筑节能基金,在建筑节能工作中起到保证质量的市场杠杆的作用。 市场机制之三:运营 运营的市场机制就是要强调计量收费。使用中用得多就交得多,用得少就交得少。建筑节能运营费用,一个是冬季采暖费用,一个是夏天空调费用。现在看夏天的空调没问题,用得多交得多。问题是采暖费用。现在部分建筑已经按国家节能标准建的或是改造好的,能源消耗已经明显大大降低。但节能建筑与那些不节能建筑还是一样标准收取采暖费。许多地方虽然安装了热计量表却形同虚设,仍然按原来的依建筑面积的计费方法收费,显然有失公平,也没有激励机制,更谈不上保护其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长此以往对一个城市的建筑节能工作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热计量收费必须坚持,好在今年全国将全面实行采暖制度改革,这为热计量收费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要引入市场机制,按建筑节能建的房子,没有安热计量表的,要下调采暖费用,安热计量表的要严格按实际消费的热能付费,使建筑节能改造投资得到应有的利益回报。在运营当中还需要设计不同时段和不同地段的热能支出制订付费标准,研究累进的阶梯热能价格,高峰和低谷时候的价格应当有变化,偏远和附近的价格应当有区别。 市场机制之四:研发 研发包括建筑节能技术、材料、设备的研究和生产。建筑的维护结构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点,但是现在的外墙保温材料和技术形成的保温体系,一般只有10年到20年的寿命期。这样一栋建筑一生需要重复做多次的保温技术改造,浪费很大。建筑节能的现场检测方法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措施,没有适用和经济的检查手段,竣工的建筑到底节不节能就是一本糊涂帐,建筑节能效果也就失去了评判的依据。为建筑节能的推广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尽快研发和形成建筑节能不同档位的产品系列和技术体系,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起到激励作用。巴西政府通过法律规定,电力公司必须以每年1%的收入用于节能的研发。我们能不能做到?政府应当专门安排建筑节能技术与材料、设备的科研经费;对生产企业投入新的节能产品前两年能不能不收税,刺激和鼓励研发单位积极地研究和生产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市场机制之五:投资 投资的市场机制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搭建建筑节能的资本市场,它涉及到这样几个问题。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就是投资的标的物。怎么把建筑节能改造作为一个投资市场来看,可以根据一个城市的建筑节能改造工程量来确定。比如西安建筑节能改造量是2500万平方米,兰州是1500万平方米,可以把这2500万平米或者1500万平米看作是一个市场份额。也可以把这个总的市场份额,按照不同的街区、不同的供热管线系统、或不同的建筑类型,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市场份额。 ——公开竞标。一个城市的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份额划定以后,要进行公开招标投标,来选择适当的投资者。有三个因素可作为选择投资者的参考:一个是成本投入比。全部改造需要成本1亿元,投资者A投入8000万元,投资者B投入9000万元,投资者B中标;二是收益时间比,收益和收回投资的时间比,投资者A预期10年收回投资,投资者B预期15年收回投资,投资者B中标;技术性能比,投资者A技术方案寿命期限10年,投资者B技术方案寿命期限15年,投资者B中标。 ——谁是投资者?国家可以鼓励国有银行、社会资本,投资成立节能投资公司,以及有能力的建筑企业、建材企业、开发商都可以成为投资者。政府应当鼓励他们购买建筑节能市场上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合同形式规定政府与投资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 ——投资回报。投资者为什么要购买建筑节能份额,有什么好处才会刺激他们投资?如何取得投资回报,可以肯定地讲,改造后减少的支出就是回报的主要来源。用什么样的回报形式,就是节能费用托管模式,或者叫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我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城市CEMC。(建筑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