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5-02-05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由建设部颁发实施已整整一周年了。一年来,广大企业认真学习、探索《规范》原理,积极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少企业、专家和学者对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规范》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根据企业、专家、学者来信来函以及《规范》编写者的体会,现就《规范》中有关问题再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更好地贯彻和执行《规范》。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规范》的作用,与国际惯例的关系,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怎样对待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矩阵式组织,项目经理部解体的必要性,承包问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TQC的关系,项目成本核算制,施工平面图的作用,内部市场,生产要素管理中的风险防范,项目经理与建造师的关系等。
必须提高和重视对《规范》作用的再认识
《规范》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上岗的标准,管理的尺度。因此,对《规范》作用的再认识是进一步有效实施《规范》的前提。《规范》明确指出,其作用是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是制定《规范》的目的,也是实施《规范》的动力,缺一不可。企业贯标要产生巨大的效益,关键是认识上要高起点。一年来,凡是贯标有效的企业收益不少,首要的一点是提高了对《规范》作用的认识。
《规范》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
《规范》要起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作用,那么《规范》的内容与国际项目管理的做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一是《规范》是在学习国外项目管理经验并经过我国长期实践、总结经验后编写而成的;二是《规范》贯彻了GB/T 19016-2000 idt ISO10006:1997《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突出了10类管理过程;三是《规范》涵盖了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九大知识领域。ISO10006标准中具有的知识领域,《规范》中全都具备。
两者的差异是,《规范》有很强的工程专业性,直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规范》中吸纳了我国的创新成果,具有自己的创新点。如:项目管理规划、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项目成本核算制、项目现场管理、项目资源管理、项目考核评价等。
这些说明《规范》既具备了与国际做法沟通的条件,又坚持了与我国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更加具体化、专业化,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那么,怎样对待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呢?项目管理规划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各过程进行事先安排的文件,不可缺少。必须用制度保证其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制度,故实施《规范》必须摆正项目管理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当承包人以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时,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即编制事实上的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包含了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施工组织设计缺少目标规划、风险管理规划、保证目标实现的技术组织措施、环境与健康管理等;施工组织设计是企业内部文件,不能用来对外。如果业主要求投标书内附施工组织设计和满足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需要,可以从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摘录需要的内容;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实施前应送监理工程师备案。不编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只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或按传统的内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未完待续)
(丛培经、吴涛执笔)
编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已一年多了,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为此特撰写了有关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专栏拟分期予以刊登,提供给读者。